百岁国医颜正华:我今年104岁,依然热爱中医药事业

时间:2023.09.16

IMAG0314.jpg


颜正华,“首都国医名师”、北京中医药大学主任医师、教授。1940年7月起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是中国当代著名的中医药大家,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主要奠基人,是中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的先行者和新中国中药学科的主要创建人,也是中国当代著名中医临床大家,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颜正华为定制客户进行中医个性化诊断.jpg

颜正华为患者进行中医个性化诊断


◆他主编新中国第一部《中药学》讲义,构建了《中药学》教材理论框架

◆他是孟河学派第四代传人,谙熟本草,医药兼通

据2023年4月4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显示,颜正华已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医案集6部 ,其主要著作有《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白话解》《颜正华中药学讲稿》《中药歌诀400首》《临床实用中药学》等。

熟读经典,中医世家

颜正华自小就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14岁时开始步入岐黄之路,从背诵经典条文开始,步入医学的殿堂。他深入研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四大经典,打下了坚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这些经典著作中的理论和思想,为他日后的医学实践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颜正华的医学之路还受益于他的名师指导。他拜同邑著名儒医戴雨三为师,跟随戴先生学习中医。戴雨三是孟河学派的传人,孟河学派是中医的一个重要学派,以临床实用为特色。在戴先生的指导下,颜正华深入学习了孟河学派的学术精华,并继承了这一学派的临床经验和诊疗特色。在名师的指导下,颜正华不仅深化了对中医理论的理解,还掌握了丰富的临床技巧。他20岁便开始悬壶应诊,27岁便成为县中医状元,这足以证明他的医术高超和疗效显著。

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的主要奠基人

颜正华先生在教育领域的成就不仅仅是他个人的荣耀,更是整个中医药事业的骄傲。1956年他在南京中医进修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中药教研组组长,为南京中医学院(南京中医药大学的前身)的建立及开设中医学课程创造了条件。1957年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创立初期,他奉卫生部之命调入该校任教,并组建了中药学教研组,该中药系两年后发展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学院,是我国最早创建的中药高等教育院系之一。

除了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外,颜正华先生还与凌一揆教授共同构建了我国《中药学》教材的理论框架,拟订了我国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模式。《中药学》教材的问世,确立了当代高等中医院校中药教学的基本框架与内容,也奠定了颜正华成为我国新中国高等教育中药学学科的主要创始人和奠基人的地位。他主编的《临床实用中药学》、《高等中医院校教学参考丛书·中药学》等著作成为全国医药人员学习中药的重要参考书和权威范式。他在长期的从医执教过程中,笔耕不辍,已出版的著作达600万字以上,为中药学的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济世育人 桃李满天

颜正华教授也是一位杰出的中医药教育家,他执教53年,为培养中医药人才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努力。

颜正华教授从1962年晋升为副教授开始,就致力于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他先后为中医药专科、本科、西学中班、中药研究生班等数十个班次的几千名学生讲课及带临床实习。通过他的不懈努力,这些学生们都能够深入理解中医药学的理论体系和临床实践,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除了讲课和带实习,颜正华教授还致力于中医药人才的梯队建设。他先后带教了7名徒弟,培养了硕士研究生19人、博士研究生13人,这些学生在他的精心指导下,不仅掌握了中医药学的核心理论和技术,更重要的是继承了颜正华教授的学术思想和精神风范。


IMAG0323.jpg

颜正华小传

1920年,生于江苏丹阳县;

1940年,在江苏丹阳悬壶应诊

1956年,毕业于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并留校任教,任中药教研组组长。

1957年,调任至北京中医学院,历任中药学教研组组长、中药方剂教研室主任、中药教研室主任。

1991年7月,获评为首批“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2008年,获评为“首都国医名师”。

2009年,入选国家级首届“国医大师”。

2012年7月,获聘为河北省“中医药传承特聘导师”。

2020年,当选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学部委员。 


*以上内容部分参考自百度百科及网络